0731-28221326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株洲市儿童医院

健教资讯

“孩子视力低常”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2-05-14浏览:3450 次

    人的视功能就像人的其他器官功能一样存在着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光感,半岁时视力达0.2, 2岁时达0.4,4岁可达0.8,5岁时即可达1.0甚至1.5。也就是说人的视力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提高的。如果学龄期儿童(6岁后)视力低于1.0,我们便称之为“视力低常”。
儿童视力低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斜视、弱视、先天性眼病以及眼外伤等,由于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与敏感期(6岁之前),这些眼病不但引起视力低下,而且妨碍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儿童眼病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治疗;否则将错过孩子眼病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生遗憾。
    发现孩子视力低常,最好的办法使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请小儿眼科或斜弱视专科的医师进行诊治,医师将给其验光、查看眼屈光间质及眼底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是假性近视(调节痉挛引起)经散瞳后视力即可恢复,无需配镜,对弱视斜视患儿可通过配镜,训练使视力提高,只要定期复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正确、系统地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对真性近视眼可通过屈光矫正提高视力,以减轻眼疲劳尽力控制近视加深。
六岁前散瞳验光
   眼屈光正常与否是保证正常视功能的重要条件,6岁之前是双眼视功能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期。此期间内,任何影响孩子视力的眼病如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其他眼病均可直接妨碍儿童视功能的建立和发育。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儿童弱视在4岁前发现和治疗效果最佳。
婴幼儿及学龄前的孩子,由于不能主动表达其视力不良的困惑,又难以查明其准确视力,故眼病易忽视且难以发现,因此,为使眼病早发现、早治疗,很有必要给孩子包括外观正常的孩子进行一次散瞳验光检查,通过检查,首先可以了解孩子的视力和屈光情况,发现中高度远视和近视和屈光参差,并及时矫正,以尽早防治斜弱视。斜视特别是内斜视及时戴镜矫正后,不仅可以改善眼位,而且可提高视力。其次,可预测今后屈光的变化(如有否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从而,区别对象,采取有目的的预防措施,再者,在散瞳的情况下,便于检查屈光间质(如晶状体、玻璃体)有无浑浊,详细检查眼底。学龄前期给孩子一次散瞳验光可:①判断孩子是远视还是近视、正视或散光,并可测知准确度数。②判断孩子是否有弱视,孩子是否可以看电视。③预测孩子今后会不会发展成近视眼。④通过眼底检查,发现一些先天性眼病。
    由此可见,给幼儿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保健享受。
儿童斜视不容忽视
    斜视是妨碍儿童视觉发育的严重眼病,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为1-5%,发病年龄越小,对视功能的危害越大,因此,斜视一旦发现,必须尽快治疗。
斜视治疗需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斜视人们俗称其为“对眼”、“瞟眼”,最常见的斜视为内斜(对眼)和外斜(瞟眼),其主要表现为:眼位偏斜,有的还伴有歪头视物。如单眼斜视,斜眼固定在某眼,该眼物象经常被抑制,久之,视力下降成为斜视性弱视。
一般认为,人的视觉发育自出生后要延续到6岁左右,而2岁之前属视觉发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为敏感期。3岁前是儿童弱视斜视治疗的最佳年龄,超过10岁时,视力往往难以矫正,且丧失立体功能。因此斜视必须早治疗。
    据斜视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据限位偏斜方向可分为内斜和外斜,不论那种类型斜视都必须进行屈光和眼底检查(验光),多数需佩戴眼镜,功能训练,对因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可通过戴镜矫正;而外斜或非调节性内斜应在双眼视力平衡或弱视治愈后手术矫正,只要早期坚持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儿童斜视也是可以预防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要给予维生素、钙及蛋白质的补充,多吃粗粮,少吃糖果,使眼球其肌肉能得到平衡发育。1-3岁给孩子进行眼部照片或屈光筛查和散瞳验光,发现异常,及时矫正,儿童斜视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幼儿有高度远视应给予验光戴镜矫正,可预防屈光调节性内斜的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早产低体重儿约为6%,出现视网膜病变者约占早产儿的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非完全是吸氧之过?
    就目前医学研究所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许多疾病一样,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世界眼科学界公认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肯定的原因以其相关程度大小,先后排序是:早产儿(先天发育不足)、极低体重儿(极高危因素)、低体重儿、高浓度氧疗史、低氧血症、多胎妊娠儿、新生儿窒息、动脉导管未闭、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碳酸血症、酸中毒、贫血、输血、高胆红素血症、试管婴儿、维生素E缺乏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活率明显增加,血多以前没有能力抢救成活的早产儿存活了下来,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的发育不成熟性,导致了存活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脑瘫、聋哑、失明、智力低下、癫痫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与早产儿的生存率呈正相关,与早产儿的死亡率呈负相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单纯治病是被动的,所以要早期对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作,能够使有眼底病变的孩子在发病初期被发现,尽早接受治疗,不至于失去最好的治疗机会,尽可能减少对视力的损害和失明的损害和失明危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很多疾病控制在早期,防患于未然。
    ROP筛查是减少儿童视力残障的重要手段,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减少ROP的危险因素则是避免儿童视力残疾的根本措施。筛查者应为受过专门训练的眼科医师,使用间接眼底镜及巩膜压迫下进行筛查。一定要到有筛查经验的医院进行筛查。
筛查指征:
1、 胎龄小于37周;
2、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低体重儿;
3、 在双胎,多胎新生儿中,范围扩大;
4、 有严重全身疾病者,范围扩大。

版权所有: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株洲市儿童医院

联系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车站路128号

联系电话:0731-28221326 0731-28209186

中文域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公益 株洲市儿童医院.公益

备案号:湘ICP备08103067号-1 湘卫网申字(2012)第085号 湘公网安备430203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