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14浏览:3804 次
专家介绍:蒋竞雄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肥胖工作组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研究二十余年。多次承担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等国际组织在儿童保健领域合作项目和课题,国家多项儿童保健规范制定负责人,出版著作多部,曾获中国婴幼儿营养卓越成就奖,中央10套《健康之路》婴幼儿喂养专栏、中国早教网、《父母必读》杂志社特约专家。
如今每个家庭都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而家长对于食物、用药方面知识的缺乏又造成了对孩子的爱“有心无力”。响应株洲市卫生系统“健康四进”活动要求,为普及儿童生长发育知识,指导家长们采用科学合理的营养方式,促进孩子实现理想身高,让我们的孩子健康、聪明、快乐、茁壮成长,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于11月26日特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研究员、协和医科大学儿童营养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蒋竞雄博士来株作《儿童营养评价和生长发育促进》专题讲座。
讲座上蒋博士重点介绍了儿童健康饮食的知识和如何长高的饮食搭配技巧,她强调,很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父母高孩子个头儿一定会高,其实,遗传因素在身高生长中所起的作用只占23%,孩子实现理想身高77%依赖后天的营养和环境。
分析孩子个头儿不高的外在原因,蒋竞雄认为主要是营养过剩、睡眠不足和环境污染。“很多孩子钟情于洋快餐、汽水等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发育期提前,尤其是容易出现性早熟,同时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导致骨骼在生长发育期之前提早闭合,不再生长。另外,很多孩子的课业压力较大,平时睡眠不足,也对身高有重要影响。”
身高是衡量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且成年后身高没有继续增长的可能,因此家长要尽早关注儿童身高,为孩子的健康建立管理档案,其中身高是重要内容。蒋竞雄说,“爸爸妈妈不要总拿孩子的体重说事,我认为关注孩子身高比体重更重要,只要孩子的身高在长,问题都不大。”
儿童的未来成年期身高可以预测
定期监测骨龄并进行身高管理,儿童的未来成年期身高是可以预测的。身高管理首先需要家长定期(每3—6个月)给孩子测量身高。孩子生后第一年,身高约增长25厘米,第二年约增长12厘米,第三年约增长10厘米,3岁以后每年约增长5至6厘米。家长可以从网上下载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如果孩子身高增长不良,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干预。
儿童要定期监测骨龄
每个孩子身高生长确实有早长和晚长之分,骨龄可以真实地反映儿童生长的实际生物年龄,年龄越小准确性越低,多次测量较单次测量准确度高,青春期前后预测准确性更高。儿童3岁以后每隔2到3年测量一次骨龄,了解孩子骨骼生长的状况和预测身高,若预测身高不理想,应及早进行干预。
测骨龄很简单,给孩子拍一张手骨的x光片,根据桡骨、尺骨、掌骨、指骨等手部十余个骨的发育程度进行骨龄评价,之后根据儿童的年龄、骨龄、目前身高等因素可进行成年身高的预测。这种预测方法是国内外体育界选拔运动员的通用方法,结果较为可靠。如一位身高130厘米的10岁男生,骨龄为9岁的话,应该用9岁儿童的标准衡量,身高属于正常范围,19岁时身高可能为172厘米;如果骨龄为11岁的话,应该用11岁儿童的标准衡量,身高属于中度矮小,19岁时身高可能为162厘米。此时就需要采用非药物手段进行人工干预。
骨龄预测身高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身高预测结果,定期为孩子监测骨龄,可增加身高预测的准确性,了解身高增长趋势。定期进行骨龄评价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真实的发育程度,判断孩子的身高生长是属于早长还是晚长,及时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不在孩子促进身高增长方面留下遗憾。如果孩子的骨龄提前,就不适宜过度营养,一味进补,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促使骨龄进一步超前发育,将缩短孩子身高生长期,造成儿童早熟。家长定期带儿童进行骨龄评价和身高预测,可及早知晓儿童未来身高状态,也可对儿童潜能发挥进行有规划性的培养。
儿童身高促进门诊咨询电话:28227546
版权所有: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株洲市儿童医院
联系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车站路128号
联系电话:0731-28221326 0731-28209186
中文域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公益 株洲市儿童医院.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