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21浏览:1846 次
3个月前,冯先生夫妇来到株洲妇幼心理门诊,向心理咨询师卢文军医生求助。
冯先生介绍,他儿子小林(化名)16岁,就读高一,有严重的网瘾。“儿子每天都要玩5、6个小时的手机游戏,上课也没有心思听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冯先生说,为此,他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倔强的儿子以“不去上学”作为威胁,坚持要拿回手机。
“我想着只要把手机还给儿子,他上学也是白上,就坚决不同意,儿子那几天没去上学,还做出了轻微自残行为,我就慌了。”冯先生说,他想喊儿子一起到株洲妇幼求助心理咨询师,但儿子不愿来。
卢医生通过与冯先生的交流,得知小林初中时的成绩还不错,但冯先生夫妇过于严格,只关心小军的学习成绩,不太关心他的生活。“进入高中后,小军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冯先生不仅骂了儿子,还打了他,自此他的学习积极性慢慢下降,小林便慢慢染上网瘾。”
在卢医生的建议下,冯先生回家后把手机归还给小林,并向他道歉,小林之后便同意和父母一起来医院。
卢医生说,通过和小林深入交谈,小林觉得父母一直对他太严格,从小到大取得好成绩基本没有得到过表扬,但只要表现稍微差一点就会被打骂,他感到压力很大,没有一点成就感。相反,小林在手机游戏里面找到了成就感,还有游戏好友关心他,他慢慢染上了网瘾。
之后,通过6次心理疏导,冯先生夫妇不断“醒悟”,开始关心儿子的生活,为他的每一次进步“点赞”,还通过小长假带他出去旅游散心,亲子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小林也在不断减少玩手机时间,最近已经降到只在周末玩一两个小时,上课也专心了不少,学习成绩也在逐步回升。
卢医生表示,在接诊的青少年中网瘾问题接近一半,青少年迷恋电脑、手机游戏的现象,绝对不止小军一例,已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我接诊的青少年对象中,网瘾问题已经接近一半。”卢医生说,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对网络游戏“着迷”,大多是因为他们成就感低、厌学,用网络来逃避现实;缺少关爱,与父母沟通少,经常被父母打骂,也是让孩子犯网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都有一种叛逆心理,就上网问题而言,家长管得越严孩子会越想去上,一味打骂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害。”卢医生说,对孩子可能沉迷网络一事,家长可以预防,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别给孩子太大压力,适当的上网没什么坏处,家长要在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上给孩子把关。另外,家长不要对孩子太苛刻,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以表扬为主,同时跟孩子谈话要心平气和,多听听他的想法,可以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进感情。
卢医生介绍:在来访者中大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网瘾、情绪失控、人际交往障碍等原因,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心理营养。作为孩子最亲的家长,需要去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一起去面对,去解决,家长也要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认同孩子允许其发展,而不是被动地静待花开,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如果通过以上办法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或家长在实施过程中不知具体怎样做,就需及时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帮助。
家长们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缺心理营养, 家长们,赶紧自查一下!
1.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
2.孩子人际关系如何;
3.是否有偏差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有家长问,怎么给孩子“心理营养”?不着急,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0-3个月,来自父母)
人类区别于动物,生出来时什么都不会,这时妈妈不知道他将来会是怎样一个孩子?品格好不好?IQ高不高?却可以完全接纳孩子什么都不会,可以接纳孩子的无能。然而刚出生的孩子所有的感觉都是开启的,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态度,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求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0-3个月,来自妈妈)
这个时期孩子还需要确认的是你要把我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算我什么都不是,我在你生命中是有价值的。这个是妈妈给予孩子的,就像分泌母乳一样,这个时期的妈妈会分泌本体胺。促使妈妈心甘情愿的为孩子提供一切,在妈妈的眼中,孩子一定是最完美的。如果妈妈不能满足呢?孩子必须要找另一个重要他人,这个是由孩子自己挑选的,最初、最本能的选择是妈妈然后是爸爸,如果不能满足,孩子会找其他重要他人,可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师或其他长辈。如果不找其他重要他人,就可能会缺心理营养。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4个月-3岁,来自父母及其他重要他人)
孩子此时需要从重要他人身上吸收大量安全感(妈妈 爸爸 其他人),爸爸通常需要出去工作,孩子就需要从妈妈身上吸收安全感,是为了跟妈妈或其他重要他人分离。这种自动自发的分离,从爬的时候开始(6、7个月),此时允许他爬就是给他安全感,等他玩够了爬回来的时候,妈妈的样子决定了他的安全感。此时如果妈妈不看他或不理他,安全感会不足;妈妈能开心地看孩子,并欢迎他回到身边便可以了。如果养孩子养到披头散发,肯定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不对。
允许孩子做他那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安全感。吸收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三岁前以为跟妈妈是共生体,孩子来到世界上在妈妈肚子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个体,生理上在剪短脐带那一刻,心理上要在三岁。如果安全感吸收不够,就不能成为独立的人。一个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就不能为自己负责,总要别人为他负责,这样的人自己和他人都会讨厌。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4-5岁,来自爸爸)
安全感足够的孩子三岁以后心理上可以跟妈妈分离出来,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他此时会想知道我是谁?从哪来?我可爱吗?好看吗?有能力吗?我够不够好?聪不聪明?此时开始会有竞争性,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此时可催眠他,爸妈讲什么他相信什么。
此时爸爸是最重要的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喜欢找爸爸,更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认同。这个时候爸爸对孩子充分肯定,能使得孩子坚信自己是聪明的。爸爸的肯定、赞美、认同对于孩子的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1 自信 2人生观 3性别认同。
如果爸爸无法做到,妈妈可以替代,但是妈妈做要比爸爸多做十倍。更多的肯定、赞美、认同是在生活过程中,要发自内心的。
第五个心理营养:模范作用(6-7岁,来自重要他人)
6岁到7岁(小学之前)孩子在生理上:头脑像录像机一样,开始记录重要他人的行为举止,模仿他在有情绪的时候,人际关系有问题的时候,生活碰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做的。
如何成为孩子的模范:1.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2.如果是重要他人,有没有以身作则。 3.经常出现,让孩子看到。不出现的父母,就算做的再好,也无法被孩子吸收模仿。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通常会出现追求偶像的现象。
版权所有: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株洲市儿童医院
联系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车站路128号
联系电话:0731-28221326 0731-28209186
中文域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公益 株洲市儿童医院.公益